右玉精神是一個什么樣的精神,他的精髓是什么?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能夠給我們怎么樣的幫助呢?右玉精神學習心得范文精選一起參考!
01
什么是“右玉精神”?右玉人獨有的不畏艱苦,不屈不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奮斗精神。中宣部劉云山把“右玉精神”提到了新的高度,說它是山西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概括為“持之以恒,艱苦奮斗,愚公移山,久久為功。” 右玉經驗不僅是中國的經驗,還是世界的經驗,更是人類的經驗。
我們在右玉人身上,看到了愚公精神。右玉民眾面對黃風、黑風,沙漠、干旱,直面困境、窮則思變,種草種樹、改善生態(tài),沒有靠天吃飯、沒有依賴外援,硬是憑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荒漠變成了綠洲。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上天”,得到了各級政府和全國人民的關注和支持,使他們初步實現了富裕起來的目標。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了一種不畏困難、堅韌拼搏,居安思危、追求幸福的進取品格。右玉的一任又一任官員,面對貧困落后,接力賽似的植樹造林,改變生態(tài),發(fā)展經濟,把一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改變成為聯合國認定的“最佳宜居生態(tài)縣”。在他們身上表現了一種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實現自我、造福一方的崇高精神,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右玉精神”。
十九分公司是2018年5月成立的,成立之初,人員少,任務重,工期緊,我?guī)ьI全體員工克服困難,認真完成集團布置的各項任務。此次有機會參加集團建企三十周年“不忘初心”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右玉精神”學習,尋找到了工作的新思路:
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為的前提
作為新上任的中層干部,通過到右玉參觀學習,用“右玉精神”指導分公司員工,轉變發(fā)展觀念。對管理人員進行“充電”、“換腦”,讓貫徹六建發(fā)展的理念成為思想共識,凝聚形成推動集團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思想,以工匠精神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在建企三十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時代使命,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破除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思想障礙、制度籓籬。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跑好新時代企業(yè)發(fā)展的接力賽。
二、時代是思想之母,時間是理論之源
作為新上任的中層干部,投身于六建深化改革、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抓住機遇,應對新時代挑戰(zhàn)!習總書記反復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狠抓落實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增強的“八種本領之一”。
我將用用“右玉精神”指導自己的思想,在貫徹落實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認真完成今年職代會和年中經濟工作會制定的全年任務。要以身作則,立足于實際、因地制宜、突出實效,認真貫徹落實集團集團制定的各項目標,不流于形式。努力做到:
一是學習右玉歷代書記“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干”的持續(xù)推進機制,堅持認準目標、持續(xù)接力,在規(guī)劃藍圖的落實上不搞窮折騰。二是“項目跟著規(guī)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規(guī)劃引領機制,堅持規(guī)劃先行,統(tǒng)籌發(fā)展,在高起點中實現共同發(fā)展。
帶領分公司員工大干四個月,給集團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02
右玉精神就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種樹精神",右玉精神生成于植樹造林、改善生態(tài)的實踐歷程中。解放初,在“沙進人退”的逼迫下,右玉人民面臨著舉縣搬遷的生存危機,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善生存條件,既是人民群眾生存發(fā)展的第一要求,也是縣委、縣政府立縣執(zhí)政的第一任務。
右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堅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在艱苦的探索實踐中鑄就了以“執(zhí)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右玉精神”,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山西省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國、全省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此次活動讓各位黨員重溫黨的誓詞,領會黨的精神。大家配帶黨徽感覺即溫馨又親切,堅定信心,立志永遠跟隨黨的步伐前進,為黨的事業(yè)奉獻終身。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