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觀后感
周四下午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記載了中國杰出的國科學家,錢學森一生的事跡。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yōu)越的研究環(huán)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系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愿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jīng)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yè)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制入手,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有一些情節(jié)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jiān)獄,蔣英去探監(jiān)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鐘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后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speak english!”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www.taixiivf.com)錢學森的思想受這些人的熏陶和影響,學成之后報效祖國成了他的必然選擇。即便沒有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卡麥錫主義”的迫害,錢學森也會回國參加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當時國內的環(huán)境遠不如美國優(yōu)越,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但畢竟是自己的祖國。即使放到今日,我會經(jīng)常抱怨這個那個的不完善,但始終不能容忍外國人說中國的半點不是,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愛國心吧。錢學森說無劍可用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這話放到今日,特別是經(jīng)歷了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亞戰(zhàn)爭之后,以及當前緊張的國際形勢,伊朗核問題,南北朝鮮的對峙,以及中國南海問題。更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感謝錢學森等科學家們?yōu)橹袊T造了那么一把
鋒利的劍,以免我們哪天遭遇被外敵懸劍在頭上卻沒有能力回擊的尷尬困境。
其次是其不畏艱難、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面對回國后,航空航天工業(yè)一窮二白的零基礎,錢學森不為艱難,從親自輔導學生和抓建設做起,搞出了我們自己的導彈和火箭,給我們的核彈頭插上了翅膀,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錢學森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自然與其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密不可分;另外還有時代需要。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專業(yè)是火車頭,但1932年淞滬戰(zhàn)爭爆發(fā),看到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空軍轟炸無可奈何,回國后最初選的是飛機制造,因為當時材料原因不能制造飛機。后來選擇考慮了時代的需要,實現(xiàn)了兩者之間的結合。錢學森能力超常,學識淵博。當時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輕的教授,從事的是美國航空界最為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后被軟禁的日子里,他終止了空氣動力學的探索,轉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論,終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工程控制論》。他在一個陌生的領域同樣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不僅以此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開創(chuàng)了工程控制理論的新紀元。歸國后由于國家的需要,錢學森由理論研究轉為工程技術,實現(xiàn)了從理論到技術的完美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錢學森展現(xiàn)了極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將航天工業(yè)當成一個大的系統(tǒng),由總體設計師到分設計師層層把關,如今中國航天事業(yè)仍在沿用錢學森的這些組織方式。
錢學森同志去世也已經(jīng)三年多了,那么他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呢?他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20年(1935-1955),回國后在國防科研一線干了26年(1955-1981),1980年5月中國首次全程發(fā)射洲際導彈“東風五號”獲得成功。此后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學術理論研究,抓緊人生的最后時光筆耕不輟,開創(chuàng)了工程控制理論和中國的力學體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至今仍值得深思,發(fā)人深;“大成智慧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系統(tǒng)科學理論已經(jīng)應用到了科學和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
觀看此部電影后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他對祖國和科學的熱愛。他淡泊名利,樸實無華的精神更讓我欽佩。身為大學教師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們要學習他嚴謹?shù)墓ぷ髯黠L、獻身教育和科學、堅持真理的精神;勇攀高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毅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淡薄名利、一心為國的無私奉獻品格。
第四篇:《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錢學森》觀后感
和黨課同學一起看完《錢學森》電影后,感慨良多。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但在電影中也不缺乏藝術的美感,兼有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與藝術境界的追求,這對我們新一代的大學生受益頗多。
與現(xiàn)代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學子相比,錢學森帶著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遠去美國留學,即使后來在美國享有很高的待遇,但他要回國獻身民族事業(yè)的信念并未動搖。在受到美國驅逐出境及軟禁的幾年間,他依然沒有放棄對科學孜孜不倦的研究,在此期間,我認為對祖國的熱愛及執(zhí)著是他不懈努力下去的強大動力。這一點告訴我們心存堅定的信念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內心藏有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及對成功的迫切渴望才能支撐著我們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與挫折,使我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并在機遇來臨時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奇跡。
在回國研究原子彈的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地面上極小的一些失誤,卻造成了在空中巨大的損失與破壞。當大家都沉浸在痛苦的悲傷中及對技術的質疑中時,錢學森的那種沉著鎮(zhèn)定樂觀的態(tài)度令我驚嘆不已。他明白在面對失敗時痛苦與悲傷只會打敗自己奮斗的勇氣與決心,對自己的信心便是他勇于繼續(xù)擔當重任的保障,于是在更加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下,在更加精確的技術掌握基礎上,最終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對自己有信心都非常重要,而有信心是建立在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之上的,為此,我們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為將來更好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從整部電影中可以看出,錢學森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對科學的不斷探索和研究之中了。他那深夜埋首伏案疾書的鏡頭始終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那是一種怎樣的執(zhí)著與奉獻!而縱觀現(xiàn)代諸多學子,時常熬夜確實不假,,玩游戲看電影倒是真的,對待學習卻很少有人愿意花費太大的精力與太多的時間。所以我認為錢學森這種對科學追求與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作為21世紀新一代接班人所必需的最寶貴的精神品質,為此,我們要有成為為科學的進步,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而奉獻一切犧牲小我的理想主義者的思想準備。
同時,在這部電影里表現(xiàn)的對愛情的堅定不移也值得我們稱贊。事實上,錢學森并不擅長對愛情的表達,但是從小就奠定的感情卻始終未減,他與夫人兩人浪漫的愛情及幸福美滿的家庭成為他不斷進步與成功的持久動力,在電影的最后一個畫面里,我們看到,錢學森和他夫人都已老去,但他夫人的一句“這個國家可以沒有像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能沒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時,我深深地被感動了,為了愛情,為了國家,雙方的犧牲與奉獻在這一句話里不言而喻,正所謂大愛無言,我想正是如此。
帶著對錢學森老人的無比敬仰與懷念我寫完了這篇觀后感,在此合卷沉思。
第五篇: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錢學森》電影觀有感
看完電影《錢學森》,一直被他的故事感動著。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是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生的偉大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神秘和傳奇,雖然歷史已經(jīng)塵封了一些記憶,但在觀看了之后,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又有一種優(yōu)雅的藝術藝術人文氣息。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錢學森拋開繁忙的工作,專程觀看女友的第一場演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走吧。沒有過多的熱情,沒有夸獎她的演藝水平。他只是緊緊拽住了女友的手說著這一句話:跟我走吧。錢學森是個性格比較沉穩(wěn)、內斂,看得出是把所有的熱情都埋在了心底。這個故事太浪漫了,真的是:跟我走吧?傊,像這么嚴肅的一個題材的電影,看起來很有時代感。加入了錢氏夫婦年輕時浪漫愛情的情節(jié),讓人的眼前一亮,很輕松,很美好。這和我以往看過的幾部反映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幾部電視劇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愛國精神,他一直堅持著最初的信念: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當時,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shù)弥貒挠嵪r,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yè)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么?“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種蘋果樹!卞X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么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么的堅決,他沒有過多的語言來說明什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的信念,他的回國之路——誰也不能阻擋。在這一刻,做為一名當學生黨員,我的內心充滿愧疚,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許多中國的優(yōu)秀外出留學人才學成后不愿歸來,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沒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如果讓他們面對錢學森,肯定會無地自容。所以我們做為大學生,更應該吧愛國情懷,愛國誓言付諸于行動,而不是用那些蒼白的語言,用那無理由的借口。
人才,真正的人才無論到哪兒,都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chuàng)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xiàn)崛起,主要表現(xiàn)在文明創(chuàng)造,反映在科技發(fā)展上。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走向極其重要。而我們做為其中普通的一員,我們將來的工作可能沒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發(fā)展,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在影片的最后是錢老98高齡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前的一句斷斷續(xù)續(xù)的話中結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相信這句話給我們大家更多的啟示,F(xiàn)在國家最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科學插在藝術的土壤里,才能開出更絢麗的花朵。
看過之后,我更對錢學森的人格魅力所傾倒。錢學森的身上有著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jié),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
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拌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彼诮(jīng)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后,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tài),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fā)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fā)自內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并不貼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詞語來展現(xiàn)它。幕的開始與后面的接應的那一畫面,也同樣是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xiàn)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為成功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后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于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鉆研,一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fā)展狀況,當學有所成的時候,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如果每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wěn),更好。
電子系學生第一黨支部
09 信計
王玉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