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小結六(4)
六(4)班綜合實踐活動小結
呂振豐201*-4-21
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既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產物,要傳遞和交流人類經驗,就必須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它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fā)展綜合的實踐能力。它使兒童可以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學習的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全新課程的出現,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zhàn)。如何開展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一、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yǎng)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tǒng)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在我校全面開展校園綠化和班級綠化活動時,我們選取了了解植物觀察葉子的活動課題,讓學生深入了了解植物葉子的外形、狀態(tài)、顏色、作用及生長等方面的知識,這毫無疑問比簡單的說教要更有說服力。二、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fā)展。例如:在班級里開展“我最喜歡的植物”、“我們生活的小區(qū)多美”
等征文活動,教師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地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鍛煉和提高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到了植物的葉子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三、與學生的德育教育相結合。
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務,使他們養(yǎng)成服從集體的品質和集體觀念,獲得團結互助、同甘共苦的體驗,激發(fā)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學生們在學校的學農地中栽培食用仙人掌時,進行社會調查時等,都必需要學生們共同合作,同甘共苦。此外,綜合實踐課程還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地計劃自己的學習并細心地完成和客觀地評價所得到的學習成果的習慣,也可以使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真正體驗到人的智慧和雙手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的來之不易,從而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品質。綜合實踐課程對學生的活動不重結果而重育人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學校的科技教育結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培育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如我們在組織學生通過課外的參觀考察、調查實踐、體驗等綜合實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的品質,增強學生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如通過一些科學實驗活動,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科學規(guī)律,使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這樣為將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與生活、社會教育相結合。
校外課程資源絕不是課堂、操場、實驗室的簡單“搬家”,而是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框架,使學生與生活、與社會、與世界的發(fā)展信息相通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資源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傳統(tǒng)教學、包括現今的電化教學所無法傳授的。學習不應該只是解題目,而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將所學知識加以應用。讓學生到真實的世界中進行各種體驗和解決現實問題,靈活地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每個學生來說將會終身受益。開放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另一個特點,為此我們在課題實驗過程中十分重視社區(qū)科技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學生的綜合實踐活
動與社會、家庭緊密結合起來。在中隊里開展了“綠色小天使”、“環(huán)境小衛(wèi)士”、“家鄉(xiāng)小畫家”、“葉子的藥用調查”、“葉子的食用價值調查”、“葉子的藝術品調查”等多種校外、家庭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學到了許多環(huán)保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良好品德,從小受到了科學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
五、與學生科學學習相結合。
綜合實踐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結合,做好相鄰知識系列、相近學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內容與學生的需要及文化發(fā)展緊密配合。既讓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既要重視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獲得,也要注意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我!熬C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各學科中滲透實施辦法”,使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我們十分重視各學科間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能齊頭并進、相互聯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如科學教師和美術教師合作,組織學生創(chuàng)作葉貼畫,科學教師指導學生采集識別植物葉子,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葉子的天然形狀組合成巧奪天工的圖案,語文教師為它寫歌詞,音樂教師為這幅畫譜曲。綜合實踐課老師根據學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各科聯合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效果很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六、要注重過程,關注結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huán)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質量的高低,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了沒有,我們的學生經歷了沒有;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
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往往很多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最要注意的一點。
七、整合其它學科資源,拓展教材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農村課程資源相對缺少的情況下,做好該課程與相關課程的溝通和整合,能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體驗。如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如《圓明園的毀滅》、《只有一個地球》等教學主題。美術教材中《各種各樣的折紙》、《編織的技巧》?茖W教材中的《有趣的電磁鐵》、《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在教學《我們身邊的污染》這一刻時,不妨可以借鑒數學統(tǒng)計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從數字中體驗“白色污染”的可怕,喚起環(huán)保意識。各門學科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的視聽材料,同樣可為綜合實踐課所用。
八、隨機展示,激勵相隨。
小學綜合實踐的活動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然而學生的研究成果并非在結束時才出現,在整個活動操作過程中,一是實現學生的閃光點或取得了小小成功時,教師就應該滿足學生的展示欲望,及時提供展示機會,而且每一次展示都要伴隨著激勵,可以是口頭評價或獎勵小紅花,也可以寫一句贊美的話。而且這種針對展示的評價是生生、師生互動。例如:有一個研究“爬山虎”的小組,他們經過幾天的觀察,發(fā)現爬山虎的葉子剛長出來時是褐紅色,然后葉尖變成淺綠,再過幾天葉子才成嫩綠色,跟其他植物不一樣。他們馬上自我匯報,便要他們在班上抽時間講一講,這就是一種即時展示。
綜合實踐活動,為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老師們走進了新鮮豐富的教育時空,讓學生們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憑著熱情,帶著沖勁,我們看見綜合實踐活動課一片繁華,一陣熱鬧,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許多學校、許多老師都是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留下高興了半截的學生。究其原因就是,一片大好形勢
下,大家急不可耐地一頭扎進去,缺少籌劃,準備不足,結果造成了方向的迷失,過程的困擾,終點的遲歸
擴展閱讀:六年級4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
六年級上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課堂,在一個真實、開放的情境中,通過參觀、調查、訪問、觀察、測量、制作等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教材簡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系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huán)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qū)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xié)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實施1、課程的實施方式(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跨年級活動),體現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綜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里、社區(qū))(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2、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辦出學校特色。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fā)校本資源、社區(qū)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校內外豐富的資源,按計劃有系列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網絡室,充分發(fā)揮現有圖書的功能,正確引導學生到圖書室、上網查找資料;利用好學;▓@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探索活動,豐富知識,提高活動能力;引導學生對學校的進一步調查和了解,了解學校的面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宗旨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去。
(2)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學校地處街道,有豐富的社區(qū)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帶領學生去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進一步充實校本教材。在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精心修改活動方案、案例,進一步充實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
五、課程編排及進度主題祖國在我心中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手抄報展示我們的舞臺(綜合展示)了解中國結的來歷動手制作活動時間9月10月11月12月我的中國結涂改液有毒嗎涂改液與我們的學習實驗證明不用涂改液我們怎么辦世界知多少世界大家庭共同的花園世界大家庭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綜合實踐活動小結六(4)》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綜合實踐活動小結六(4):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