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
店集鎮(zhèn)“黨代表集中服務月”活動的工作
總結
按照上級的要求,結合開展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服務基層、紀念建黨九十一周年”為主題的“黨代表集中服務月”活動,結合我鎮(zhèn)實際,開展了“黨代表集中服務月”活動,現(xiàn)對工作的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分工
按照上級的要求,我鎮(zhèn)對此項工作作了認真的研究部署,為進一步做好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高洪大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結合我鎮(zhèn)實際各位副組長又具體分包到各村,按照各自分工,各負其責的要求,對“黨代表集中服務月”活動作了具體的部署。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黨代表集中服務月”活動開展前,我鎮(zhèn)營造了強大了宣傳氛圍,采取了一系列了宣傳方式,主要通過了設立了宣傳臺、廣播及召開村兩委干部會議特別是黨代表的活動前的工作開展,讓活動家喻戶曉,讓其知道此次活動的目的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心實意的為民辦好事實事。
三、加強監(jiān)督,及時反饋
要求各位黨代表對調查和走訪的內容要如實的填寫,走訪多少戶,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怎么樣去解決如何去落實,調研的課題是否切合實際,是否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是否把
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等等,鎮(zhèn)活動領導小組每天都會對黨代表的以上情況及時進行通報,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讓代表都有一種趕超比學的精神,讓群眾和群眾的真實的心聲和要求得到及時更好的反饋。
四、全面落實,認真總結
通過此次活動,充分發(fā)揮了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共收到群眾的要求解決的問題主要有12件,群眾反映的問題比較反映強烈的是修路、子女上學及社會保障等,對此,我鎮(zhèn)已召開了專門會議,要求各位班子成員對照各自的分工逐一落實。
通過黨代表集中服務,進一步加強黨代表與廣大基層群眾的交流溝通,積極拓展黨代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科學發(fā)展的途徑,不斷提高黨代表的履職能力,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九十一周年,迎接黨的十八大。通過此次活動,黨代表積極性非常比較高,但也存在個別代表不作為等行為,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強監(jiān)督管理。
201*年7月31日
擴展閱讀:歷屆全國黨代表大會會議主要內容
歷屆全國黨代表大會會議主要內容
兩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xié)會議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201*年3月5日~201*年3月18日)第二次會議(201*年3月5日~201*年3月14日)第三次會議(201*年3月5日~201*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會議(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會議(201*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會議(2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會議(201*年3月5日~15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會議(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會議(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會議(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會議(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會議(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會議(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會議(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會議(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會議(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會議(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會議(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會議(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會議(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會議(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會議(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會議(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會議(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會議(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會議(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一般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可以臨時召集會議。會議由委員長召集并主持。委員長可以委托副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必須有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shù)出席,才能舉行。常委會舉行會議,應當在會議舉行七日以前,將開會日期、建議會議討論的主要事項,通知常委會組成人員;臨時召集的會議,可以臨時通知。
第一次會議(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會議(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會議(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會議(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會議(1958年2月1日~11日)
黨的會議名稱:
如中共一大、十四大: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大”,如中共“一大”“二大”等;蚱邔枚腥珪⑹粚萌腥珪狐h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屆×中全會”
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大”,如中共“一大”“二大”等。這是從全黨中選代表參加的會議,是全黨的最高領導權力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負責召集。其職權是: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討論并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修改黨的章程;選舉中央委員會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如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地位等等。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在歷史上不同時期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不盡相同,“二大”至“六大”期間是每年召開一次,“七大”通過的黨章規(guī)定每三年召開一次,“十二大”以后,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八條規(guī)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級組織提出要求召開代表大會,則全國代表大會可以提前舉行;如無非常情況,不得延期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般一屆召開一次,但黨史上有“八大二次會議”,是指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二、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
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屆×中全會”,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該次黨代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參加的會議。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后,全體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隨即舉行第一次中央全會,即“×屆一中全會”,如中共八大閉幕后隨即召開的是“八屆一中全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一般一年一次,第二次召開的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就稱×屆二中全會,如“八屆二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曾召開過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重要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三、黨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央政治局從黨的“五大”開始設計,即選舉中央委員若干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或候補委員,組成中央政治局,并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處理日常事務。
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著名的“瓦窯堡會議”就是中央政治局會議。而遵義會議、洛川會議、廬山會議是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之所以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因為政治局開會討論某一重要問題,涉及到某領域,需要某些人參加會議,但這些人并不是政治局委員或候補委員,本沒有資格參加政治局會議,卻讓他們列席會議,以共同商討和解決問題,這種會議就稱為政治局擴大會議。
歷屆時間地點會議主要內容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1921一大上海的第一個決議》。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年國共產黨的成立。1、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⑴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立勞農專政的政1922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⑵現(xiàn)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二大上海年領是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意義。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黨中央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為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而斗爭的新征途。1、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時保持共產黨在1923組織上、政治上的獨立性。三大廣州年2、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基礎),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1、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如何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2、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19253、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四大上海年對于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4、大會明確將資產階級分為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五大1927武漢1、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并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2、五大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并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1、大會肯定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的社會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確定:⑴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務:工農民主專政的實現(xiàn)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農階級;⑷革命的前途:社會主義;⑸革命的形勢:兩個高潮之間,新的高潮即將到來。2、批評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王明的左傾盲動主義,1928莫斯六大提出加強當?shù)臒o產階級基礎。年科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起了消極的影響。1、大會對毛澤東思想作了科學的概括和闡述,從而使其作為一個科學的概念被正式確定下來作為全黨的指導思1945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七大延安年2、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1、大會討論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關于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1956八大北京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年狀況之間的矛盾。2、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成先進的工業(yè)國,確立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上來。任務: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3、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會議主要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內容:⑴提出了國內主要矛年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盾的新結論,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⑵堅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⑶強調加強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⑷著重提出了執(zhí)政黨的建設問題,重申了黨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4、陳云提出改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的方法:以國家集體經營為主體,以個人經營為補充;以計劃生產為主體,以在國家許可的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以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三個主體,三個補充”)。1、會議討論并通過了林彪代表黨中央作的政治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其中黨章把林彪作為“毛澤東同志的親1969密戰(zhàn)友和接班人”寫入總綱。北京年2、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1973北京十大的召開,繼續(xù)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年1、大會總結了同“四人幫”的斗爭,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19772、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北京年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明確規(guī)定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制定了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戰(zhàn)略重點和戰(zhàn)略步驟,提出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方針,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2、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做了重要補充:毛澤東思想1982北京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年經驗總結。3、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9871、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北京年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2、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1、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2、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十四1992北京4、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大年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1、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十五1997北京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大年2、大會指出:⑴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⑵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⑶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確立跨世紀發(fā)展宏圖;⑸明確回答了鄧小平逝世后中國怎樣繼續(xù)前進這個重大問題。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報告。1、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十六201*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靈魂。北京大年3、十六大報告一個鮮明的亮點和特色,就是聯(lián)系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系統(tǒng)地深刻地總結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十條基本經驗。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確立的我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斗目標。5、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必須把發(fā)展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個重要論斷,體現(xiàn)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揭示了發(fā)展與執(zhí)政、興國與執(zhí)政的內在關系,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發(fā)展為己任,以興國為目標,以富民為取向。同時也表明,在黨面臨的一系列任務中,發(fā)展始終是第一位的任務,根本任務、中心任務。黨和國家其他任務都要圍繞這個“第一要務”來進行。6、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實現(xiàn)了我們黨承前啟后,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黨代表》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黨代表: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