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一個學生來說,數學有時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有些時候認真思考,仔細解題。就會體會到一種峰回路轉的美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數學方面的好書《數學證明》。這本書圍繞數學證明的方法,歷史和作用展開。像這本書的第八章《存在性證明》,這一章介紹了存在性證明的歷史等內容。這一章并沒有直接說存在性證明的相關內容,而是用了一個事例,也就是我比較熟悉的抽屜原理作為開始。抽屜原理是一組在中小學奧數中應用很廣泛的,經常被用于進行存在性證明。我看到這條之后就想起了它之前在學習中帶給我的那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種令人感到茅塞頓開的美。
(第一抽屜原理:原理1:把多于n+1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的東西不少于兩件。 證明(反證法):如果每個抽屜至多只能放進一個物體,那么物體的總數至多是n×1,而不是題設的n+k(k≥1),故不可能。原理2:把多于mn(m乘n)+1(n不為0)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有不少于(m+1)的物體 。證明(反證法):若每個抽屜至多放進m個物體,那么n個抽屜至多放進mn個物體,與題設不符,故不可能。原理3:把無窮多件物體放入n個抽屜,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 有無窮個物體。證明:設有限集合A1-An均含有p個元素,其中每個元素都對應無限集合B中的一個元素,那么∵A1-An均為有限集,且n≠∞,p≠∞∴全集A為A1∪A2∪….∪An也為有限集,又∵A與B之間的元素有一一對應關系∴A與B等大,有窮等于無窮∴假設不成立,得證。第二抽屜原理:把(mn-1)個物體放入n個抽屜中,其中必有一個抽屜中至多有(m-1)個物體。上面是我從搜狗百科上面查到“抽屜原理”詞條,第三個證明是我自己寫的,可能有問題)
書上原文是這樣敘述的:把多于n件東西放在n個抽屜里,其中必有一個抽屜盛超過兩件東西。這個敘述讀起來比較容易理解。同時還有一個證明香港必有兩個頭發(fā)根數相同的人的事例來幫助理解:在寫這本書時香港一共有約600萬居民。而人的頭發(fā)至多有20萬,遠小于600萬,所以一定有頭發(fā)根數相同的兩人。
這個定理在做某些題的時候有很大用處,能夠大大減小分析量。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定理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上數奧課時老師提了一下這個定理。這定理在小學的數奧題里就曾出現,在現在的數奧題里依然出現頻繁。就比如這道題吧,這是一道數奧作業(yè)題,題目是這樣的。證明任意5個正整數中,必有兩個數的平方差是7的倍數。我當時看到題目之后沒有頭緒,就設了這5個正整數為a1,a2,a3,a4,a5想利用平方差來因式分解。因為這5個數之間沒有什么聯系,所以分類討論變的極為復雜。這道題利用抽屜原理可以快速得解:正整數模7有七種情況:0,1,2,3,4,5,6平方模7只有這幾種情況:0,1,2,4。這就是我第一次卡住的地方,當時想了好久也思考不出答案。這道題利用抽屜原理,就可以較快速的分析,進而得到答案:5個物品放入4個抽屜,因為5大于4,所以必有一個抽屜里有至少兩個物品。所以必有兩數平方模同余。根據同余運算的冪性質,兩數平方依然同余,所以在抽屜里抽取同余兩數,其平方差模7余0。得證,這個證明很好的利用了抽屜原理,做題時減小了分析量,加快了做題速度。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數學有時十分困難。但是有時候細心思考,認真解答,就會感受到那種令人感覺茅塞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美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